口头报告辐照点缺陷对GaN(10–10)表面纳米划痕过程中 材料微观去除的作用机理
编号:48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24 22:18:21 浏览:283次

2024-05-12 15:30

15min

[G] 论坛6:分子薄膜、微纳表面工程 [G-2] 论坛6下午

暂无文件

摘要
       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GaN由于良好的耐高温和抗辐照能力,已广泛应用于空间卫星通讯、核辐射探测器和电子学系统等领域。深入研究辐照环境中GaN表面的微观摩擦、磨损与黏着问题,可为GaN基微器件在辐照环境中的抗磨减摩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工作首先建立了纤锌矿氮化镓(GaN)晶体辐照损伤级联碰撞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并开展了响应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初级离位原子(PKA)的能量越高,缺陷数量越多,在晶体内部的分布越广;级联碰撞区域中心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空位,而间隙则分布在空位区外围,与空位成对出现。然后,建立了金刚石纳米磨粒和辐照前后GaN(10–10)表面的纳米划痕模型,对纳米划痕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辐照点缺陷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GaN(10–10)表面的摩擦磨损。同样的机械条件下,与未辐照的GaN(10–10)表面相比,具有辐照点缺陷的GaN(10–10)表面不仅具有更低的摩擦力与摩擦系数,还拥有更少的磨损原子数与更低的磨损率。结合表面磨损形貌,发现辐照表面的材料堆积(Pile-up)更少而且划痕表面更光滑。作者推测这是因为与未辐照GaN表面的划痕区域相比,辐照GaN表面的划痕区域原子的表面能维持在较高状态,卸载过程中其表面原子更容易实现无序-有序的转变,最终重新形成稳定的表面结构。此外,具有一定浓度的辐照点缺陷会影响位错的发展,改变亚表面损伤。
关键词
氮化镓;分子动力学;辐照点缺陷;微观磨损;表面重构
报告人
段 凌峰
南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