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报告基于皮肤摩擦-脑电多模态躯体信号的触感及痛感机制研究
编号:40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20 19:04:40 浏览:98次
收藏
取消收藏
摘要
触感和痛感都是人体的基本感觉之一,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的重要信息通道。人们通过触摸来感知产品的品质,材料表面的触感是产品质感评价中必不可少的指标。痛感作为一种起到警示性保护作用的躯体感觉,由于残肢与膝下假肢接受腔界面长期的摩擦挤压造成的皮肤损伤及躯体痛感严重影响了小腿截肢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躯体痛感可以作为膝下假肢接受腔安全舒适性的最直接体现。躯体触感及痛感的形成起源于皮肤表面的摩擦及振动,经传入神经、脊髓和脑干,最终传递至大脑皮层相应的加工区域从而形成感觉认识,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生理过程。目前很少有研究系统地阐明躯体感觉从皮肤表面摩擦振动到大脑认知的形成机制。因此,研究了皮肤与接触材料表面的摩擦振动特性,结合脑电及主观认知试验研究躯体痛感及触感形成过程中大脑皮层相应的加工区域及脑电特征信号,以此将皮肤近端刺激与大脑的远端认知相联,深入探索摩擦触感及痛感的形成机制,同时确定了形成躯体感觉的关键物理刺激量,揭示了摩擦接触特性与皮肤生理反应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触觉感知的量化评定及痛感形成与传递机制的揭示提供理论支撑,同时研究成果可为舒适性膝下假肢接受腔设计、触觉再现、虚拟现实技术、电子商务和躯体感觉量化表征等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关键词
皮肤摩擦,躯体触感及痛感,脑电信号,膝下假肢接受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