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委员马世宁教授

2017-05-30 15:44:40 浏览:525

blob.png

   马世宁,男,1941年4月11日生于北京市。1959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因院系调整,1964年毕业于西安装甲兵工程学院坦克机械专业。196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总装备部维修工程技术专业组组长、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产学研设备工程开发推广中心副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职工技协电刷镀协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副总干事、表面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电刷镀技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表面工程》杂志副主编、《中国机械工程》、《材料保护》杂志编委等。

   马世宁教授长期从事表面工程与维修工程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机电装备未来维修与发展,电刷度、热喷涂、材料表面改性、固体润滑、纳米表面工程、机械再制造、应急维修等方面,有很深的学术造诣。提出了电刷镀镀层结合机理等基础理论,设计并批量生产了刷镀电源设备,运用电刷镀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众多国家重点工程中大型设备、贵重进口设备的维修关键,累计创造经济效益十亿元以上,为把电刷镀技术全国推广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建桥史上首次应用表面减摩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汕头海湾大桥和西陵长江大桥悬索鞍座高空推移的关键问题;开发的电弧喷涂防腐技术,其综合防腐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并率先用于我军舰船、坦克等大型主战装备维修和新装备建造,以及发电厂锅炉水冷壁管道热腐蚀治理,防腐效果十分明显,产生了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同时,使用电弧喷涂技术解决耐磨、防滑、减振降噪等问题,对节能、节材有重要价值;在国内首次研制了多种型号的专用工程车辆和多种应急维修工具箱,为装备战场检修提供了有效手段。马世宁教授自担任总装备部维修工程技术专业组组长以来,在组织专业组工作与建设中呕心沥血;积极参与我国表面工程学科建设,为总装维修专业组和表面工程学科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装备维修科研工作中先后承担了20余项维修技术预研和维修改革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于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促进了装备维修的技术进步。先后有16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

   在学科建设上积极参与表面工程、维修工程、再制造工程的学科创建与发展,在建立装备维修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装备再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把维修技术纳入我军预先研究领域并制定维修技术“十五”预研计划以及创办《中国表面工程》杂志等方面均做出重要贡献。在研究生教学中,改革培养模式,先后培养硕士生10余名,联合培养博士生9名,被聘为北京科技大学和二炮工程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撰写论文200多篇,其中在国外核心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1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或论文集20部。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998年总参谋部为其荣记一等功。